新闻中心
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历史,文字从书写性逐渐发展到审美性,执笔者在浓淡干湿之间不断融入自身的精神、理念,也正是这种真情实感的浸入,激发了观者的审美情感进而不断拓宽自己的想象空间。
从甲骨文、金文(钟鼎文)、石鼓文演变为大篆、小篆、隶书,至定型于东汉、魏、晋的草书、楷书、行书等。中国书法的滥觞与发展,无不昭示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都有其特殊性与时代性。书法家劳动先生在汲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,不断总结与思辨,进而创作出独特的“书法画艺术”(又称“图草艺术”),这对于研究当代书法和绘画形式发展、嬗变而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。
近日,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与书法家劳动先生进行了一场深度的艺术对话,谈话围绕艺术故事、艺术研究、艺术观点等内容展开,希望能通过文字的方式深入剖析中国书法的多维魅力。
释文:晛睆梦中迷,流莺碧树西。起来红日照,已度别枝啼。《晓莺》李梦阳,光平。
01
采访精选
G=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
L=劳动先生
G: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学习书法艺术的?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哪些前辈的影响?您内心有没有一个榜样式的人物(书法家)可以作为您的楷模?他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影响?
L:自幼就对中国书法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,感觉字帖上的字极具东方艺术美感。大约是从1966年上小学四年级时开始自学书法,那时买不到字帖,只有一本《柳公权玄秘塔字帖》,一学就是8年。
到1985年,浙江美术学院(现中国美术学院)向全国招收建国后的首届书法研修生,招生名额只有10个,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报名参加了考试,没想到最后居然被录取了,非常惊喜。
劳动先生的草书作品 陶渊明《饮酒》
至此,我正式结束了自学的阶段,真正进入有名师点拨的艺术殿堂,这是我学习书法的重大转折点,从此如鱼得水,在书法的艺术海洋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养分,成长壮大。
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得到了众多名师的指导点拨,如著名的书法家沙孟海、刘江、章祖安、王冬龄、陈振濂等。老师们各有所长,在书法艺术上都给予我不同维度的思考,给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
劳动先生在个人书法展上的活动剪影
沙孟海老师是我非常崇拜的楷模,他身高1米8,声如洪钟,他的字笔力遒劲,真力弥漫,力能扛鼎,特别是在宏伟的建筑物上,只有他老人家的字才能镇得住。作为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,当之无愧!在沙孟海老师的影响下,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,非常重视对书法的笔力追求。
劳动先生的草书作品 斗方
刘江老师是教我们篆刻的,那小小的方寸之间,气象万千,美不胜收,沉醉其间,难以自拔;古汉语是章祖安老师教的,古汉语对我们学书法的人太重要了,古代的书法理论都是古汉语,没有较高的古汉语水平,根本看不懂,对于书法水平的提高影响很大;学习草书是在王冬龄老师的直接影响下进行的,非常羡慕和崇拜他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草书。
劳动先生与中国美院、我国著名书法教育家、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老师的合照。
劳动先生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章祖安老师的合影。
喜欢搞书法理论是受陈振濂老师的启迪,陈老师讲课时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,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,他的课每周一次,都在上午,他经常沉醉其中而忘了时间,同学们也听得入神,中午下课后到食堂吃饭时都没菜了,但大家并不后悔,还很高兴,因为多学到了知识。
劳动先生在现场挥毫
上一篇:力合周报丨“数智赋能现代都市农业”湖畔论坛系列活动顺利举办
下一篇:没有了
本文由欧陆注册编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newkma.com/news/228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