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高龄的山水画家黄公望把历时三年的长卷《富春山居图》送给了跟随自己的挚友无用,这位挚友自嘲自己一生无所作为取号无用。无用不想让人家将来说自己用不正当手段取得此画,所以请黄公望以字为证,黄公望在拔中写道“无用师多虑”将来会有人说他“强取豪夺”此卷,所以请他以文字为证。4年后黄公望去世,而《富春山居图》从无用开始经历了漫长的收藏传奇历程。
在明代,此画辗转至大画家沈周手中。沈周懂画爱画,沈周认为这么好的画,没名人的题跋,显得美中不足。他将此画交给一位朋友,请他题跋。可朋友的儿子见如此名贵的画,动了邪念偷偷卖掉了。沈周知道后非常着急到处寻找,后见到有人出售此画时,沈周无奈囊中羞涩,之后被别人买走。庆幸的是画的新主人请沈周提拔,所以沈周有机会临摹了《富春山居图》以表达对它的喜爱。
大画家董其昌是明末礼部尚书,他人品很差,很多人讨好巴结,《富春山居图》作为礼品落入董其昌之手。后来董其昌将此画卖给了财主吴正志。吴正志对《富春山居图》爱不释手,临死前弥留之际要求家人烧掉此画殉葬。当吴正志刚闭上眼时他侄子迅速把画从火中画抢了出来。此长卷画被烧为两截。
又经历了一百多年。清乾隆收到《富春山居图》,悉心珍藏爱不释手,他在宫内和出游时都不时欣赏,每看一次就提拔,加盖玉玺,画已面目皆非。后来又有人进贡了一幅《富春山居图》,他认为这幅“赝顶无疑”,就是说它是所有赝品中最好的,其实以乾隆的学识,他清楚这一幅才是真迹 ,只是不能承认,所以真迹没有被烧掉。
抗战前夕故宫南迁,专家在文物清点时发现了此画,并经鉴定为真迹。
陋笔网图临摹。
富春山居图的作者简介
黄公望(21131269-1354年),字子久,号一峰,江浙行5261省常熟县(今江苏常熟市4102)人。元朝著名1653画家,“元四家”之首。
据传本名陆坚,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(今温州平阳县)黄氏为子,尝自称“平阳黄公望”。 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,皈依全真教,别号大痴道人,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。
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,兼修李成之法,得赵孟頫指授。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,简淡深厚。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,世称“浅绛山水”。
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,气韵雄秀苍茫,与吴镇、倪瓒、王蒙合称“元四家”。擅书能诗,撰有《写山水诀》,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。
存世作品有《富春山居图》《九峰雪霁图》《丹崖玉树图》《天池石壁图》等。
扩展资料:
黄公望代表作品介绍:
1、《天池石壁图》
《天池石壁图》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绘画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《天池石壁图》描绘了天池山水的景色,图中多用淡赭,染以墨青墨绿,层峦叠嶂,山石相间,陡崖、矾石高坡、岩块形态各异,姿态万千,展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。
2、《富春山居图》
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。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(无用师)所绘,1350年绘制完成,后几经易手,并因“焚画殉葬”而身首两段,前半卷:剩山图,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; 后半卷:无用师卷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富春山居图,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,画面用墨淡雅,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,墨色浓淡干湿并用,极富于变化。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%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,20%为富阳的景色。
富春山居图被誉为“画中之兰亭”,属国宝级文物。2011年6月,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黄公望
哪位知道《富春山居图》创作背景?
《富春山居图》2113纵33厘米,横636.52619厘米的长卷,是黄公望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4102作。为了画好这1653幅画,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,观察烟云变幻之奇,领略江山钓滩之胜,并身带纸笔,遇到好景,随时写生,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。深入的观察,真切的体验,丰富的素材,使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,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,因此落笔从容。千丘万壑,越出越奇,重峦迭嶂,越深越妙,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,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。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,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,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。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:丘陵起伏,峰回路转,江流沃土,沙町平畴。云烟掩映村舍,水波出没鱼舟。近树苍苍,疏密有致,溪山深远,飞泉倒挂。亭台小桥,各得其所,人物飞禽,生动适度。正是“景随人迁,人随景移”,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。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,空间显得极其自然,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,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,又自有创造,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,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“浅绛法”。整幅画简洁明快,虚实相生,具有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之妙,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,被后世誉为“画中之兰亭”。时至今日,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,满目青山秀水,景色如画,就会自然地联想到《富春山居图》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,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,把握对象的神髓,进而提炼、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!